瓷器碗釉区别?
真古瓷的釉,基本上可分:透明釉、白釉、青白釉、青釉、影青釉、绿釉、酱釉、红釉、蓝釉、翠青釉、仿官釉、仿哥釉、仿汝釉、仿宜钧釉、茶叶末釉。釉色决定于釉料的成分及烧成温度,有些釉还要靠烧窑时的气氛。
古瓷釉料淘洗细心,选料严格,釉汁均匀地刷抹在薄胎上,因为温度高,釉与胎结合得十分牢固,所以瓷器出窑后冷却时,釉随胎骨收缩,釉面上就显露出十分细小的冰裂纹(只有在较强阳光下,用放大镜才能看出,很不易觉察),釉面有玉质感。作伪瓷器是后世原料配制的釉,淘洗不细,也不均匀。由于胎体厚重,温度不够,往往出现堆釉、厚薄不匀、橘皮釉,甚至流釉、粘釉、缺釉(指局部脱釉)和沙孔、气泡较多等病态现象。特别是伪造宋代官窑、哥窑、汝窑瓷器,根本摸仿不出开片来。有些作伪者用刀刻出假开片,涂上茶水汁汁,或用油彩染成紫色,骗取收藏者上当。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仍能看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