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瓷器年代?
一般来说,鉴定一件瓷器的真伪、窑口及年代,需要从其胎釉、造型、纹饰、款识、工艺等几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并且需要有丰富、扎实的鉴定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现以官窑和民窑两件青花瓷器为例,对其鉴定方法作一简要分析和说明。
时代风格是鉴定的首要标准,一件瓷器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烧造的,不同时期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及其所用瓷土、釉料、彩料乃至工艺都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和特征。如永乐、宣德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瓶、罐之类硕大雄伟,秀巧者甚少,而雍正时期青花瓷器瓶、罐等大多玲珑秀丽,厚重者为少。所以,造型硕大的雍正青花罐其真伪值得怀疑。同样道理,造型小巧的永乐、宣德青花瓷瓶其真伪也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判定一件瓷器的时代,其首要的工作就是掌握这一窑口烧造各类瓷器的造型特点及其所用瓷土、釉料和彩料等。如明中晚期青花瓷器的器型大多古拙,而清中晚期的青花瓷器大多显得柔弱。明初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的发色幽青、艳丽,而雍正朝青花瓷的发色幽艳、明亮(使用浙料)。明代前期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橘皮釉,而清末青花瓷的釉面大多为玻璃釉。掌握这些规律,就可判断出某些器物的真伪。例如清末民初仿宣德青花的大罐,其器型很像清康熙青花器,但其为乾隆至道光期间的天青釉仿明器,所以,其器型古拙笨重,纹饰题材也非明代的龙纹等,而是清代流行的婴戏纹等,其天青釉的釉面也呈玻璃釉,与明代的青花瓷在器型、纹饰及其釉色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只要了解了这种清仿明器的特点,就很容易辨别真伪。
鉴定瓷器的真伪,从胎釉、造型、纹饰、款识、工艺入手,掌握其历史沿革和时代风格,是确定其真伪及年代的基本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