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钱有直径6cm的吗?

聂芊王聂芊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钱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历史变革性,清代是一个多事之秋的朝代,其间铸币制度也随其变化不断,在清代后期时,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光绪年间开始了钱币的制式变革,产生了许多新式的货币。

清代铜钱一般而言在直径上最大的普品在44-45mm左右,如咸丰通宝宝福局大样,而小者则在33-34mm。清代铜钱的铸造有一个特点就是地名钱的产生,尤其是“咸丰通宝”,其铸钱局有一百三十多个之多。对于清代铜钱,除了咸丰铜钱之外,价值要数康熙通宝最高,存世量则是乾隆通宝为多,雍正通宝相对较少。

清代铜钱的铸造数量之多,是历代所不及的。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治国的盛世,经济空前繁荣,财政充盈,因此,这三个皇帝统治时期,铸币甚多。据有关文献记载,康熙朝从1662年铸造第一枚清代通宝开始,至1722年康熙帝去世,60年间,仅户部宝泉局就铸造了5600万贯,其他各省铸钱机构铸造的数额也十分可观。雍正年间更是强化了各局铸钱能力。乾隆朝的铸钱额超过了有清一代的半数,这些从以上各朝武 货和背上星等记重钱的铸造就可得知。由于雍正帝在位时间短(13年),他实行的强化措施在经济上尚未来得及完全实施,所以清代铜钱数量最 多的是康,乾两朝,其次是乾隆末年及嘉庆前十年。

康,雍,乾三朝铸造的铜钱数量虽然大,但因使用范围广,使用年限长,流通和消耗量也非常大,故存世不多。但是,由于三朝历时120余年,因此,三朝的普通通用钱仍有相当数量保存下来。嘉庆年间以后的铜钱,存世量甚多,价格都很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