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竹工形木笔筒吗?
自明代文人士大夫玩赏竹笔筒兴起后,影响日渐扩大,竹笔筒逐渐成为文房清玩的佳品。竹笔筒的造型,最初沿用木笔筒的形式,基本上都是直筒式,器表光素,主要通过浅刻、浮雕、圆雕、镂雕等技法制作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诗文铭等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清代是竹笔筒制作的鼎盛期。从传世品来看,清代竹笔筒基本上是以诗、书、画、铭结合为主,讲究以刀代笔,注重书法情趣的表达,强调绘画的写意风格,呈现出雅俗共赏的风尚。从外形来看,有直筒式、束腰式、方筒式、竹节式、套方式、天成式、套合式等几类。笔筒的装饰以浮雕、浅浮雕和浅刻为主,其中尤以薄浮雕刻最为精彩。
在清代的仿古热潮中,竹刻也盛行仿古,竹工不但仿制古代的竹刻笔筒,还将古代青铜器、玉器及古代文献中著录过的器物摹刻在笔筒上,有铭有图,相得益彰,将古代的审美与现代的审美巧妙组合,相映成趣。由于受玉器及明式家具影响,还出现了仿玉器、仿木工的竹笔筒,这类笔筒制作十分精巧,几可乱真,表现出极高的模仿技能。
清中期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财富的增加,加上乾隆皇帝的喜好,工艺美术发展呈现一派繁华气象,制作工艺愈加繁缛,装饰手法日趋复杂,风格由雅趋俗。这一风气对竹刻也产生了影响,在竹刻艺术整体呈衰退的态势下,也产生出“黄签子”笔筒等繁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