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帽筒一般多高?
清代帽筒一般有两三种高度,高的帽筒有25厘米以上,矮的帽筒大概在10厘米左右。
帽筒,也称“成帽罐”、“顶子缸”,为清代独创的陈设器物之一,一般用来插放便帽或其它帽类。古代的文官有官帽,外出时就不能戴官帽,通常戴便帽,把官帽摘下来,放在帽筒里面,以保护帽子的形状。由于清代帽子的帽顶一般都比较大,因此帽筒也随之制作的体积较大。
帽筒的品种十分丰富,有瓷质帽筒,除青花外,还有粉彩等品种;其它材质的有铜胎画珐琅,铜胎镶银丝,紫檀,黄花梨,鸡翅木,湘妃竹以及象牙等品种。帽筒的制作一般都十分考究,其造型也非常讲究,多呈粗壮肥胖的筒形,多为上下等粗、圆形口,也有方柱形或方形的,多为小底座。帽筒的装饰极为华美繁缛。由于帽筒的外观尺寸一般较大,因此为装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装饰题材极为丰富,有吉祥图案、历史人物、山水风景、庭院婴戏、龙凤花卉、翎毛走兽等。
紫檀帽筒,器型端正大气,包浆浑厚,成对出现更显其气派。圆筒形,上下等宽,紫檀木制,器身光素无纹。筒底内弧,配以圆形底座,底承三矮足。筒下部雕回纹一周,上下装饰花纹相互配合,比例和谐,造型优雅,线条流畅,包浆厚重,典雅大气,是一件难得的清代紫檀陈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