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压石干什么用?
压石是为了固定地面,防止砖、板等松动、移位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构件。如现代楼房卧室的实木地板下便需做一层防潮层,其上再铺设一层小碎石,以压重防潮和保持平正,最后在上面安装衬板,钉上地板条。
压石在古代建筑中用途很广,如在室外地面、台阶、栏板、须弥座及室内暖阁、台矶和陈设、摆件下均可使用。压石的制做多采用青白石、青石或汉白玉等坚硬稳定和不易风化的石质。其形状依上部构件的平面形状制作,可做成圆形、长方形、方形和规则、不规则多边形等,并在上部或上、下制作榫槽与上部构件相接,也有直接迭压固定的。如故宫倦勤斋室内西梢间的地坪上,即在上好的楠木板下衬以楠木板椽,椽下再置石板、青沙,青沙下再用楠木“打底板”,底板下做红木板条式骨架,在其交叉点的正下方固定以四方或六方的青白石压块,使整个楠木地板坚固、稳定,且具有冬暖夏凉的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