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为什么是14颗?

贺礼宾贺礼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4颗珠的百貨手珠算上弟子珠共有16顆。數珠16顆者,代表16闡,即十六個了義,代表成佛的16個重要階段。

“十法界”是佛教對一切萬象存在形式的歸納,分為“四圣”、“六凡”。“四圣”是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六凡”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其中“四圣”是“六凡”通過修行轉化而來,故“十法界”以“六凡”為根本説起。按佛教教理﹐“十法界”都是從“一念心”起﹐“六凡”是染心﹐“四聖”是淨心。一念迷妄則墮落“六凡”,一念覺悟則升入“四聖”﹔“六凡”是“四聖”的因﹐“四聖”是“六凡”的果。

羅漢意爲“滅苦”。修出世法,修四諦﹑十二因緣,證得偏真涅槃,灰身泯智,脫離煩惱、業力和生死的輪迴,已無生死可受,受漏盡通,得證小乘無學果,爲生死苦海中的小泛舟。

辟支佛又作“辟支迦佛陀”,音訳爲“貝支”等。意譯爲獨覺、緣覺、鐸摩羅。即指不待他人教化,靠自己修行而獲得正果的佛,爲二乗之一。其修行果位雖高於羅漢,但其亦只是灰身泯智的小乘果位。

菩薩(梵文boide)全稱菩提薩埵。菩提是梵語,譯爲“覺”、“道”,薩埵是梵語,譯爲“有情”、“有心”。合稱就是追求菩提覺道的有情眾生,簡譯爲覺有情,即開發菩提心,立志求得菩提,度化衆生,自度度人的大乘佛,衆梵文中還有諸王之子、大覺有情等說,即爲大乘乘人。以無上正覺爲因,以化度衆生爲事,以大悲爲所緣,爲大慈悲者。菩薩是成佛的過程,佛是菩薩的結果,故有“諸佛即是菩薩”,“成佛必先修成菩薩”等說。

佛是梵文Buddha的音譯“佛陀”的略稱,即“覺悟者”、“智者”、“覺者”。有三覺、三明、四智、十力等性能,爲十法界之最勝。十法界是萬法的總匯。三菩提是修行者覺悟證得的智慧,有世間、出世間菩提之分。

世間菩提有:一、得生菩薩家族之菩提;二、成爲大論師的菩提;三、成就人、天身的菩提。出世間菩提有:一是緣覺菩提,爲獨覺佛菩提;二是聲聞菩提,爲羅漢菩提﹔三是無上菩提(摩訶菩提),爲大乘佛乘之佛菩提。四智包括: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圓鏡智,全稱法界圓鏡智,即明瞭法界之諸法性相,犹如明鏡,毫無滯礙之智慧﹔平等性智,又作無功用智、無礙用智,即徹悟萬法平等之智﹔成所作智,又作化身智,即應機利益衆生之權巧智慧﹔妙觀察智,即觀察根機而應機说法的智慧。佛之十力,一説包括:知是處非處智力,知過現在未來因果智力,知證根機智力,知煩惱種類,知解脫道種類,知業報種類﹐、解知宿命無所障礙智力﹑天眼無礙審察智力,漏盡通智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