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砂壶有龙纹吗?
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壶继承明代工艺,延续文人参与制陶的风尚继续发展,有“康熙中壶始精妙”的记载。清后期直至二十世纪末的三百年时间里,清代龙纹紫砂壶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品种繁多,尤其是嘉庆、道光年间,茶文化空前兴盛,紫砂壶生产非常繁荣,出现了陈鸿寿与杨彭年、杨凤年的合作,推动了壶艺的发展,时称“曼生壶”。当时还有卢茂林、邵友兰、邵玉亭、董守忠、杨水平等诸多名家。
而到了清晚期,也就是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宫廷紫砂壶的制作也达到了鼎盛期,在造型上不仅模仿各种瓜果、莲藕,还仿制古代青铜器造型制作紫砂壶。
清代龙纹紫砂壶从工艺上可分为素面壶和花面(彩釉)壶,素面壶的造型古朴优美,线条流畅,有曲线壶、筋纹壶以及方、扁造型以及瓜果壶等形式,其中最具艺术特色的当属紫砂花面壶,它是以金、绿、红、黄等色釉在浅浮雕的花纹上施加而成,常见的图案有福寿、福禄、鹤鹿同春、喜鹊登梅、松鼠葡萄及水波云龙、龙凤、吉祥八宝等。
壶的形制更加别致古朴、精巧典雅,具有独创风格。清前期紫砂壶主要为圆器,制壶名家为陈远、陈子畦、陆子铭、陈鸣远、惠逸公、陈设、吴岳、邵棠、邵玉亭、杨季初、杨凤年起。清中期是清代造壶的全盛期,名家竞胜,高手辈出,著名的有陈柏亭、杨彭年、陈曼生、梅调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