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黑釉木叶纹瓶吗?
木叶纹盏是宋代吉州窑一种极具特殊风格的工艺美盏,它是将天然陨石,融入薄质黑釉之中,使铁含量更为浓缩,用蘸釉技法施于器物内壁,因铁质较重,釉汁在器物内壁流转汇集,造成器物口沿因釉汁流注浅薄而显暗褐色,形成黑釉盏最典型的聚釉特点,木叶纹以茶色叶片粘嵌在盏内黑釉上烧成,是利用自然植物的形态特点,巧妙地将其融入陶瓷烧造中,利用木叶的筋脉纹理和天然色泽纹络,在黑釉静谧深邃的衬托下,形成一种独特艺术审美风格,极富禅意。
由于木叶纹的制作技艺难度大,传世品极少,在明清时就已绝迹,据清代人梁同书的《历代宝鉴》记载:
“宋黑釉盏,有玳瑁鹧鸪斑者,有如紫云浮于黑青色中者,有白地黑花者,皆有窑变,世所谓兔毫盏也。土黑釉以竹丝刷痕者,宋人谓之建牙盏,以木叶贴者,谓之木叶盏 ”。
该记载点明了木叶贴盏是宋代人的一种工艺造型品种称呼,这应该是清代窑工已烧不出木叶贴盏后的一种惋惜和怅叹!
木叶纹的制作工艺难度很大,首先得在秋季采摘初露茶色的天然银叶树或桑树叶,因木叶需经过浸泡清洗去胶漂白晾干,然后用特别配置的粘釉涂抹在叶背做粘结剂,粘在薄胎黑釉尚带湿气的碗内壁,再施罩釉高温烧制。
由于木叶在极高的温度中会起收缩变化,木叶会自然化成釉汁,使木叶在盏内烧结后变得通透枯黄,木叶纤细筋脉和天然形态色泽透亮的纹络与黑釉盏静夜深邃的质底色彩在高温熔融中交融,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非常奇特和令人叹为观止!
木叶纹盏是在静谧深沉中透露出清幽雅致、禅意沁脾的美感,宋代木叶纹盏,一般用胎骨轻盈如纸的圆形盏制作,其黑釉肥而不流,釉色深沉静谧,釉面有莹光而无开片,碗内有一片或多片的木叶纹饰,木叶纹理通透清晰,色泽自然。
木叶纹有单片木叶和双片木叶纹饰,单片木叶大小不一,有单叶、圆叶、双叶叠合,也有木叶斜或平置于碗内,有正面有反面,木叶形态呈折叠、蜷曲、收缩、枯淡不一,形状有的如新月、如鹅掌或如芭蕉叶。
木叶纹盏因木叶的收缩率和炭化程度都有可能在制作烧造形成落差,釉汁在高温作用会向叶边流注,使木叶呈圈状与盏壁不相接触,木叶周围形成圈状的自然“窑汗”,这是真品木叶盏的主要鉴定依据。
木叶盏从南宋开始就已逐渐衰落,明代已不多见,明代《格古要论》说:“古茶盏出饶州,色黑,有釉,多有兔丝、鹧鸪、鸳鸯片者,价高。近世宣窑有青花盏,或暗花者亦好”。这里明确点出元代以后产黑釉兔毫的建窑和产木叶盏的吉州窑已衰落,黑釉盏已由产青花盏的景德镇窑取而代之。因此,木叶纹盏在元明以至清代几百年间早已绝世!
1994年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中,江西有一古玩商持一只宋代木叶纹盏去鉴定,经唐凯风先生鉴定为其宋代木叶纹盏真品,该盏釉色深沉莹亮,木叶纹清晰明亮,如新月状漂浮釉中,经专家团拍卖价最后定为40万元,由此可见宋代木叶瓷的弥足珍贵。
清代仿古瓷是自康熙时开始的,由于木叶纹建盏在清代早已脱迹,清人不知木叶纹建盏如何造型和施釉,清代仿宋代木叶盏时,只是据古著有关宋木叶盏的文字记述,加上清代窑工的艺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