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血玉扳指现在什么价?
扳指在清代极为盛行,从爱新觉罗皇族子弟始,直至绿林侠士都对之情有独钟。由于清代满族人以精于骑射而得天下并称雄一时,因此,以佩戴扳指为尚,上行下效,成为时人的风尚。由于“扳指”字的发音在满语中与“福”相同,故清代贵族子弟们个个争相佩戴。扳指开始时只作为贵族的专利品,后来王公大臣与一般满族男子也开始使用。当时,佩戴扳指已成时尚之物,如无扳指相衬则会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当时除用于装束外,普通男性也佩戴玉扳指放在大褂袖口以显示华贵和富有,以至出现了“家家临镜试扳指, 个个悬囊带辟雍”的情况。
玉扳指的流行促进了清三代治玉工艺的空前发展,尤其是乾隆时期,琢玉作坊星罗棋布,玉扳指的生产数量,质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代,其玉扳指的制作工艺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度,成为清乾隆御用玉扳指的代表器物。清代玉扳指的材质非常丰富,良玉有白玉、芙蓉玉、碧玉、墨玉等,此外,还有象牙、犀角、金、银、珐琅等质地。
玉扳指的制作工艺包括圆雕、浮雕、镂雕等多种技艺,所刻纹饰有松、竹、梅、云龙、九狮同屏、八卦云蝠以及吉祥文字等,纹饰繁简不一,器表或光素无纹。同时,玉扳指的使用还根据持有者的地位高低而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普通士兵不准用玉扳指,他们一般使用鹿角、象牙等材料制作的扳指,而王公大臣则佩用碧玉扳指,一般贵族则多用白玉或黄玉。只有皇帝,才能使用“连城璧”。
玉扳指在清代宫廷中不仅有作为武备的功能,同时还是清帝的御用之器,在皇帝的日常生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如“执玉”就是从商周开始就流传下来的“以玉代手”传递玉旨的行为。清宫造办处还特别于1753年(乾隆十八年 )设置了“刻扳指房”,专门负责制作供皇帝使用的玉扳指。
乾隆皇帝对于玉扳指更是爱不释手,仅在1742年(乾隆七年 )十月十一日就从他的玉扳指中找出了一百块有毛病损坏的玉扳指令造办处“看其破损处补修得上用否?”可见皇上对于扳指用坏的也格外珍惜并力图补救。乾隆皇帝对于玉扳指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以致于清人曾有诗讥之:“何事至尊事甚亲,万几之暇苦调匀,世间亦有调琴谱,绝少聪明如圣人”。乾隆对玉扳指的挚爱,几乎影响到他对于其他玉器的态度,如1778年御膳房进贡一只用整块优质白玉制成的荷叶盖缸,却被皇上斥为“以大块良玉做此平常之物,实不足珍,殊为可惜之至,切记不可再做此物。”
如今清代玉扳指在艺术品市场中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一路上扬,受到投资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