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手串配什么珠子?
佛教手串的常用配饰珠常见有:
1、隔珠(又称三通):每颗珠子之间串联的珠子,主要作用是保护本串珠子,多用密度、硬度高于本珠的材料制作,可有效减少本珠之间以及与其他物品的硬性接触,最大限度保护本珠不被磨损。隔珠一般每颗主珠之间只用一颗,也可用两颗,如一些菩提类手串一般用大、小两颗隔开,即穿捻时,先用小隔珠紧挨本珠,然后再穿大隔珠,主要也是保护本珠。隔珠材质常有朱砂、红铜、紫金、翡翠、和田玉、红木、金刚石等,形状主要有扁圆形(常见)、圆柱形、葫芦形、方柱形等。也有的直接采用金属环作隔珠如银环、钢丝。市场上有金属(如白铜)镀珐琅、珐琅烤花材质的隔珠出售,主要用在玉髓、水晶等玻璃制品手串上作装饰,这种隔珠硬度远远不如本珠,起不到保护主珠的作用。
2、记子宝:为佛教方便念珠记数所特意加置的珠子,记子宝一般有三颗,也有五颗、七颗等,一般紧挨本珠,珠体略小于本珠,形状常为扁圆状。记子宝材质与隔珠常用相同材料,多为和田玉、翡翠、绿松石、珊瑚、朱砂、紫金、红铜等,同样也有金属、琉璃、水晶等材质。
3、金刚结:也叫菩萨结或莲花结,为穿捻手串打制的结,以涤除烦恼和孽障的净化之结,此结多用与本珠有较强对比色、高密度、高韧性的强力线串接,如不锈钢线、尼龙丝、涤纶丝等。
4、持珠:又称弟子珠,一般在手串的尾端,主要作用是方便手持念诵,并有护持全串手串的作用,同时,弟子珠还具有本珠遗失时接上的作用。弟子珠的大小一般略大于本珠,有时会大很多,并有多个弟子珠。弟子珠多用和本珠相同或类似的材质制作,也有用其他奇珍异宝作为弟子珠的。
5、佛头:也叫佛头珠或佛塔,为方便手持念诵和护持全串手珠,穿在珠尾上,是佛教的象征。佛头大小多数大于弟子珠,也有大小相同的。佛头材质多用和弟子珠相同或类似的材质,也有用其他奇珍异宝制作。佛头常为佛、菩萨的形象,弟子珠为塔。
6、飘灯:为起到护持全串手珠和方便携带,穿在珠尾,一般为小佛像、小佛塔造型。材质多为和田玉、琥珀、珊瑚、绿松石、蜜蜡等。
7、坠子:材质多为和佛头相同或类似的材质。坠子造型一般为盘长结、莲花、葫芦、佛龛、小佛像、小佛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