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作品具有瓷器釉色?
瓷器釉色,是指在瓷器釉面上表现出来的颜色,不同的瓷器釉色不仅反映了瓷器的艺术风格,也反映着不同瓷器的品种,以及烧造它的窑场,更是反映着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瓷器釉色按颜色分,分为单色釉瓷,两色及以上颜色釉瓷。其中,两色及以上颜色的瓷器,就是多色釉陶瓷,多用于仿古釉色,两色瓷为釉上花釉下彩,三色瓷就是釉上花釉上彩、釉下花釉上彩、釉下花釉下彩。瓷器釉色按质感分,分为玻璃质、玉石质、金质、银质、木纹质、贝壳质、金属质。玻璃釉光泽鲜明透明,多用于高温釉。玉石釉质如玉似润,多用于高温和低温釉。金质和银质感釉,在灯光下的反光不同。木纹质釉,犹如木纹,仿古效果逼真。贝壳质感釉,如贝壳纹。金属质感釉,表面银光闪烁,光泽度高于金属,但不如玻璃釉光亮,这种釉在灯光下可发现色彩斑斓的晕光,非常美观,仿金属效果非常生动、鲜明。
按照釉中的主要成分及呈色特点,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一、单色釉
单色釉主要包括:粉彩、古彩、青花、色釉等。其中,粉彩是清代景德镇青花彩瓷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在蒸煮部分涂珐琅彩,再覆盖玻璃白釉,入彩炉烘烤而成,颜色淡雅柔和,给人以粉润之感,故称为"粉彩瓷"。粉彩瓷以胭脂红、大绿、糜子黄、金芋色、粉黄色等为主要特征的颜色釉。古彩,是以我国古瓷的传统花色为基础而创造的釉上彩装饰,分黑、红、黄、绿、蓝五种。在已烧成的白瓷上涂以黑、红、黄、绿、蓝五种釉上色彩,再入彩炉烤烧,所以得名。其彩料及制作工艺均与粉彩基本相同。
清末官窑大量仿烧康熙的五彩、粉彩、斗彩及三彩瓷器;在颜色釉方面,则继承了清代雍正景德镇窑的传统风格,在乾隆官窑瓷器中,出现了仿商周、汉代、宋、金、元及明代的瓷器,这时期的仿古瓷品种有哥弟窑、青花、釉里红、钧窑、定窑、耀州窑、吉州窑、建窑、龙泉窑、官窑、钧窑、青花、釉里红、巴山窑、耀州窑、定窑及吉州窑陶瓷等。这时期以仿制前朝古器而著称,尤以雍正时期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