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辩解脏点?
学名叫做“杂质”的东东,在绿色玉石中尤其容易见到,通常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黑色的部分通常被定义为脏点,由于黑色在视觉上的冲撞感更强,所以更容易被人注意到。(其实也不尽然,比如我上面这张图片中,最外面的那圈黑线就不是脏点,而是黑色矿物,这种黑色矿物被称为“黑云母”) 这主要是因为,在天然环境下形成玉石的过程中,有一些富含颜色的矿物质率先聚集在一起(因为色素离子在溶液中的渗透性差异而形成的;类似于自然界的河流中,因为含沙量不同进而形成的沉积带一样),这些先沉淀下来的矿物质首先形成了致色的元素,为之后翡翠的形成提供了底色。 而之后形成的翡翠晶体就长在已经沉淀好的底色之上。也就是说,绿色的部分其实是长在黑底上的,如果水头够好,肉眼看起来就像绿墨水浸染在黑色的布上一样。
当然,在后期打磨抛光的时候,这层黑色会暴露出来,变成如今大家看到的样子——表面分布着一些黑色小斑点,也就是所谓的脏点了。 除了影响美观以外,这些脏点会不会对翡翠的质量产生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翡翠作为一种天然宝石,其内部存在瑕疵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过大的瑕疵会对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影响因素包括形状大小、分布状态、多寡等几个方面....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说大多数的脏点不会影响翡翠的品质及价格,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当一片玉上有大量的脏点聚集时,就会大大减损这块玉的价值了。
翡翠内夹生其它矿物,这些其它矿物在我们开采加工翡翠的时候无法去除,保留下来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翡翠脏点。例如在翡翠里面会夹杂着一些暗绿色或者水绿色的硬玉矿物,这些硬玉矿物是低于翡翠品质的玉石,所以也可以视作为脏点,在一些玻璃种翡翠里面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黑色星点状,裂片状的矿物呈浸染状分布,这就是黑色的脏点。脏点是产生在翡翠矿物晶体里的,因此它可以被理解成翡翠不可分离的天生缺陷,这样的脏点很难去除。有些翡翠的脏点在刚开始生成的时候是水点,水点是低于翡翠矿物品质的呈玻璃光泽的钠长石化暗色角闪石,这样的水点很容易被一些专门做假翡翠的人染色成鲜亮的绿色,因此有水点的翡翠要尤其当心被人做假。
翡翠脏点是翡翠内生缺陷,翡翠内生缺陷包括脏点,裂纹,石纹,棉等杂质。翡翠的内生缺陷在单晶翡翠里面出现的可能性不是太高,而在多晶翡翠里面出现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翡翠内生缺陷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和翡翠质量的好坏也有关系,同等晶粒的翡翠,质量上乘的翡翠中出现内生缺陷的概率要低于质量一般的翡翠。翡翠的外生缺陷包括裂纹(由切割加工过程造成的裂纹),水纹(由冰裂现象导致),爆皮现象等。一般情况下翡翠的内生缺陷可以通过一些处理手段来进行优化处理,例如浸胶,或者是采用“新玉出浴”等处理手段,可以大大改善翡翠的瑕疵缺陷。我们鉴定翡翠的内生缺陷可以采用聚光手电照射,或采用分光镜来进行观察。